雅昌首页
求购单(0) 消息
吴悦石首页资讯资讯详细

【访谈·对话】萧散简远,妙在笔墨之外——吴悦石先生访谈录

2014-05-12 16:24:44 来源:艺术家提供作者:
A-A+

  项堃(以下简称项):吴老师,中国画发展至今,是一个传承的过程,画中国画必须对传统有一个很好的认识,谈谈您对“传统”的认识好吗?

  吴悦石(以下简称吴):这是一个笼统的词。传统怎么讲?在潘天寿写的《听天阁画谈随笔》中有一句话是:一个人凭他的学识和他的艺术能被称为名家的话,这一定通“承革之变”。要有继承,有创新,如果一个人没有这种见解,你就不知道在这个过程中继承什么,不知道在这个过程中改革什么。传统不是守旧。《易经》中有“除旧布新”、“推陈出新”,这词在老祖宗那就有。传统是一个内在不停的动力,传统文化的动力就是创新、改革。在五四运动以后,大家认为中国文化太落后了,束缚了中国发展,提倡一股脑打倒,现在看来太偏颇了。我们很难给传统下个定义,说什么是传统,什么不是传统,这没有一个绝对的标准。在学校学绘画,是洋学堂,就是你给他钱他给你礼。入室弟子要磕头,从感情上形成一种关系,他给你拜帖,形成一个契约制。中国画是一笔下去就知道有没有味,这味道非常重要。所以难就难在这,现在学院教学中是永远都做不到的,为什么呢?因为他们从来都不注重传统的根基所在,那就是书法。在1981年,我曾给中央美院、首师大他们讲课,我当时给他们讲我强调写字第一,绘画放在第二。为什么?因为你有写字在、书法在,中国画亡不了。虽然现在看来中国画的民族气息不够,还有种种因素束缚着中国画的发展,没关系。因为民间对中国画的爱好谁也遏制不了,路数都很正。虽然有个流行书风在,都没有关系。如果做得好,那也是件好事嘛,但是那都不影响这个主流传统文化的传递。如果没有这个信心,这个民族早就没有了。现在的中国画在内地各大院校所占比重就是四分之一和五分之一,实际上还不如澳门。在澳门作展览时,就分中国画、西洋画、书法三类,把版画、雕塑、油画都归到西洋画里。在内地,中国画占二分之一,西洋画占二分之一,都不说书法,因为他不把书法当作造型艺术中的一部分。如果在中国美展中,中国画占三分之一,西洋画占三分之一,书法占三分之一,那样民族气息就重了,那影响力就够了。

  项:其实我觉得书法在中国画里面,尤其在写意画里面是非常重要的一课。如果中国画把书法丢掉了,可能中国画的灵魂也就丢掉了。

  吴:在画国画时,你可以深刻体会到,书法的提、按、擒、纵等运笔丰富了中国画的线条。如果你不去练写字,就用素描的手法去画,这将永远也打不开局面。要想改革,下一步唯一可以借鉴的就是学习书法和传统文化。

  项:您觉得以书法入画,还是以画入书?

  吴:以书入画是没有错的,自元代以后,以书入画形成了一个正统,所谓在绘画中形成一个不可动摇的位置,成为一个宗种的主流;说以画入书,在流行书风中就有许多的画字,这个东西你画得好没关系,它是一种视觉艺术。比如这个人画得好,字不要求一定写得好,他自己别标榜是文人画家就行了。你是大画家什么都行,没关系,但是你一旦标榜为文人画家,对不起,那就先请写一篇文章,下笔千言,一挥而就。你有这水平,你才能称得上够点文人味,你只要百八字能写通了,也是很不错的。给你一本书,没有句逗,你能断句。如果磕磕巴巴,断不成、读不通,这还是文人画家呢?现在的不叫文人画,叫混迹于其中;过去的老画家都是很客观、也很自珍。过去还说,画可以画得不好,但不可以欺世,欺世的人首先自己欺心。

  项:您对陈子庄先生的作品怎么看?

  吴:陈子庄这个人很豁达、很潇洒、笔墨娴熟、涉笔成趣,但他的东西就是小品、不能画大,大就散了。绘画当中可以包含的有很多种:像质朴的东西是受人追捧的,但是端庄艳丽的东西也一样。“乱头粗服,不掩国色”,这是所谓的内敛,但是理解的人少,不喜欢的多。所以说就艺术论艺术,就理论论理论,在现实生活中有的时候是对不上号的。

  项:自然流露的东西是好的,正所谓“流美者人也”。而刻意的绘画绘人的感觉是不自然的。

  吴:中国评画有四品:神、妙、能、逸,能品就是刻意去画。如果他功力深厚的话,也可以画得很好。没有那种天纵之才,比如没有像李太白那种天才、也没有像徐青藤、八大那样的才情,但他也是好画家。他的画也是能品,那这样的东西也是不错的。不是说这样刻意的画不行,很多人达不到那种自然而然的水平,好多画家的大写意都不一定能达到自然的流露。像徐青藤好多画都画得乱七八糟的,不是什么都好;他传统的功夫锤炼不如八大,八大的东西基本都不错。徐青藤的有很多偶然性,这都是文人,他在绘画基本功上的训练都不够。但他有天才,他是功夫三成天才七成。好多画家的传世之作是七成功力加上那一时的精神挥洒出来的,那也称得上是上品。真正的好画都是行家才懂得欣赏的。这里可以插入一个小典故。唐代的画圣吴道子到寺院去画壁画,在大殿里参观时,看到一幅唐前四大家之一的张僧繇的画。他随意看了一眼对随从说“好,名下无虚士”;第三天再看说:“非常妙”,然后搬了张床“坐卧其下三日而不去”。这说明好的东西只有行家才能欣赏到它的奥妙之处,很多外行人看不懂它的细微精妙,只是看一眼就过去了。所以好的艺术是少数的,尤其是中国画艺术。它是一种高雅的艺术,与被普通大众所喜爱的泥人、剪纸等民间艺术不同,不能说把剪纸与大写意画一定要如何相结合。

  项:我觉得画中国画和写书法,技法是基础,到一定的程度后,学养和才情是非常重要的,不是谁都能成为大师的。

  吴:论文人有几个字很重要,叫“胆、识、才、气”。才情在这里是非常重要的,但“胆识”对于一个画家、艺术家、对于一个文化人,是非常关键、至关重要的、致命的。如果这个人才情到了,只能说是成为“小名人”,可以玩弄些江南文人的小情调;你让他有大家的风范,那种豪情是很困难的。所以说才情是打底的,要够、要有,起码这个画家才算能看;但是不够“胆识”,就成不了大家,所以搞艺术最终还是要“阅历”和“胆识”都有了,你还要有才情。我们读了那么多的诗,谁有像李太白那种豪情,普普通通的就是“白发三千丈,缘愁似个长”?谁有这种气势啊!

  项:现在很多中国画画家在探索新的路子,在中国画里加入了很多西方的语言符号,请谈谈您对此怎么看?

  吴:关于这个问题现在不需要做任何辩解,还是任其自然,让社会、历史来评说。我们也看到有的绘画作品很好,非常优秀,但它并不是中国画,其实绘画创作是个人修养的再现,所以说不能千篇一律地都来画水墨画,这是不现实的。艺术是多方面的,是多元的,这样的世界才有色彩。

  项:有的中国画就像装饰画,过分地强调了笔墨构成。失去了中国画本真的精神内涵。

  吴:构成这个词没有错,构成都存在,但中国画的构成和现代西方的构成是不同的,这两种构成整个内涵是不一样的。

  项:您是怎么看待时下的中国画教育?

  吴:失败,就这两个字来形容。

  项:如果回到古时的私塾教育方式那似乎也不太可能。

  吴:那也不好,时代不同了,应该与时俱进。如果刻板地认为应从古时的“三、百、千”开始,那也不对!这是一个大课题。

  项:现在民间也兴起了一些书院。

  吴:这是一时性的,如果这些书院不是为了装点门面,那倒可能有希望、有影响;如果是寥寥无几的只起到装点门面的作用,那是没有什么用的!还是要纳入正规教育之中。

  项:我看到在介绍您的文章中有这样一段话:“文人画衰矣,然吴悦石可为新起的一代。”请问您是如何把当代的生活融入创作中来的?

  吴:我们的生活是不断变化的,那么人也要随着生活的规律来调整自己,需要有一个自我修养的方式,像书画家在创作过程中就可以达到养神、养性、养气。另外,个人的性格也决定了你的生活态度,要懂得生活中有些事情要量力而行。人与人之间的区别,更多的是体现在思想上,如果思想调整得好,你的作品就不会被污染,也就达到了脱俗、超尘。书画是生活中的一部分,也不能标榜自己不食人间烟火、如何冷僻,这也不对,是一种病态。自古以来冷僻就受到批判,不被推崇。

  项:吴老师,在欣赏您的作品时,给人一种散谈、静穆之感。这也是您个人修养的综合体现。如果一个人没有达到一定的素养,即使临摹古人的作品,也是不能深入的,只是很浅的东西。

  吴:对,他的“形”可能有,但画的线条就做不到位,因为他的线不会动,没有张力,没有味道。比如勾工笔线有的人勾得很饱满、很率意、很有力度,可就是没有内在的美,这与个人的修养、学识、生活质量、生活情趣有关系,也决定了出手的高低不同。所以中国画需要分清孰高、孰低,什么是好、什么是不好,什么是有情趣的线、什么是光杆的线,虽然勾线手法不同,但也各有各的特色,这里面有太多的东西要探讨,需要一幅一幅地来剖析。

  项:您怎么看大写意与白描之间的关系?

  吴:它们都是相通的。你像有写“游丝书”用很细的线写满整张纸,他的张力要够,力度要够。白描也可以很灵动,生气盎然,融入写意可以增加精致。

  项:如果不学白描,直接从小写意、大写意入手,您觉得会怎样?

  吴:也可以。

  项:吴老师,您怎么看现在的市场?

  吴:这个问题我在以前的座谈会都说过,现在的市场很正常,它是自己来调节的。就像百家争鸣一样,各家各派都有,不需要人为的干预,要能容。市场有它自己的规律,对画家来讲这也有促进作用,市场给予大家的是一个公平的竞争场所,优胜劣汰市场是永远向前发展的规律。现在都说“书画热”,我看比起明清时期还是差得多了。像明代名家沈周过世后,他的朋友大学士王鳌给他写一篇墓志铭,把沈周的生平详细叙述了一遍,其中讲当时沈周家的门还未打开,前门河港早被来买画的船占满了,后门小巷子里也已经站满了等画的人。而我们现在的名家也没有热到这种程度呀,所以现在还远远未到书画热的时候。

该艺术家网站隶属于北京雅昌艺术网有限公司,主要作为艺术信息、艺术展示、艺术文化推广的专业艺术网站。以世界文艺为核心,促进我国文艺的发展与交流。旨在传播艺术,创造艺术,运用艺术,推动中国文化艺术的全面发展。

联系电话:400-601-8111-1-1地址:北京市顺义区金马工业园区达盛路3号新北京雅昌艺术中心

返回顶部
关闭
微官网二维码

吴悦石

扫一扫上面的二维码图形
就可以关注我的手机官网

分享到: